特朗普再次祭出强硬手段,直接给李在明一个重击!
近日,美国向韩国提出了一个震撼要求——必须出资4000亿美元,设立一个“制造业合作强化基金”,以换取关税豁免。这个消息一出来,韩国立刻陷入了困惑和焦虑之中!
大家要知道,这笔资金几乎等于韩国年度财政收入的80%,相当于国内GDP的22%。即便韩国将国库清空,也未必能够凑够这笔钱。更别提还要维持军费开支、福利体系、基础设施建设等。美国这种“狮子大开口”的要求让韩国民众愤怒不已,纷纷批评这是典型的“抢劫式保护费”!
展开剩余85%那么,特朗普为何突然将目标对准韩国,李在明又该如何应对呢?
实质上,特朗普此举的目的非常明确——他想通过这笔资金弥补美国制造业“空心化”的漏洞。在国内,劳动力成本高,政府效率低,想要复兴本土制造业,显然需要外部的资金支持。那么,最方便的做法就是让盟友们来“出钱买时间”。这其实并不是特朗普的首次操作,早在他上一任期时,他就曾对墨西哥、欧盟以及日本采取过类似的策略,逼迫对方用“市场换取利益”。
这一次,轮到韩国出局了。而韩国之所以成为目标,并不是因为他们态度不合作,恰恰相反,韩国过于“听话”了。李在明上台后,始终主张“自主外交”,表面上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,但实际上也不断向中国靠拢。特朗普最怕的,正是盟友“脚踏两条船”。因此,除了要求韩国交“保护费”,这笔4000亿美元的资金还像是一张逼迫韩国做出立场表态的“敲门砖”。
韩国政府显然面临巨大的两难困境,代表团一直在华盛顿展开艰难的谈判。但最终,美国直接甩出一个简单粗暴的选择方案:要么支付4000亿美元并开放农牧产品市场,拆除关税壁垒;要么面对25%的钢铁税、50%的铜税,汽车行业也无法幸免。
韩国自然不可能轻易接受这种要求。拿钢铁举例,美国一直是韩国钢铁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,如果关税翻倍,韩国的造船业和汽车产业必然遭遇重创。根据韩国钢铁协会的数据,如果美国全面加征关税,预计韩国钢铁出口将下降至少28%,而1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将会直接消失。
不仅关税承受不住,这4000亿美元更是无法承担!
来看韩国的财政状况:2024年,韩国的财政收入预计为5000亿美元,而政府债务已接近GDP的50%。如果真要拿出4000亿美元,几乎等于削减一半的社会福利,暂停所有国内重大投资,甚至可能要依赖高利贷。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,这几乎是自毁前程。
韩国经济研究院的报告中也清楚指出,将4000亿美元投入到美国的制造业上,回报几乎为负,且投资周期长、人工成本高,最终可能会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这种情况和日本曾被迫在美国建厂的历史何其相似。几十年过去,日本的制造业早已外流,而曾经在美国的投资,如今已经成了“沉没成本”。
李在明显然不希望韩国重蹈日本覆辙,尤其是韩国还没有像日本那样“老到”需要进行这样的风险投资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4000亿美元不仅仅是政府的负担,更多的将会是韩国的巨型财阀们要为此出钱。三星、LG、现代等大财阀的高层已经在背后对韩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:“这简直不是投资,而是明目张胆的抢劫!”
一些财阀内部人士也私下流露出,若真将这笔钱砸进去,韩国的半导体、造船、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。届时,裁员数万甚至整个产业的根基都会受到威胁。
面对这种情况,韩国总统府的内部气氛急转直下,李在明连开几天的深夜闭门会议,气氛十分紧张。多家韩国媒体爆料称,总统府已将这一“合作基金”提案定性为“无法承受”,意思是根本没有能力支付这笔款项,根本不可能进行谈判。
但问题来了,若不支付这笔钱,美国的重税大棒就会高高悬挂,随时准备落下。那么,李在明该怎么办呢?他此时将视线转向了中国。
如果不能交钱,那就只能寻找“另一条路”。李在明最直接的举动就是公开表示“尽快改善韩中关系”。不久前,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正式挂牌,意味着韩国将对华经济合作提上日程。与此同时,韩国外长候选人赵显也公开表示:“将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,为自贸区谈判铺路。”
这一言论的分量不可小觑,一旦中日韩自贸区正式签订,韩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将大大降低。其实,李在明此举被一些人解读为“投机”,但在我看来,更像是一种“无奈的抉择”。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和巨额赔偿,谁都会尽快寻找出路。
从闭门会议后的韩国政府态度转变来看,虽然他们对外仍然宣称“韩美同盟至上”,但在实际操作中,他们早已悄然加速与中国的接近。甚至有韩媒爆料,李在明团队正在讨论他亲自访华的可能性。若这一计划得以落实,这意味着韩国正在将经济重心转向中国市场。
这种情形,估计特朗普没想到。他的“杀招”反而让韩国在压力下做出了反击,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。
那么,韩国真的敢完全倒向中国吗?
答案是:不可能。李在明绝不会放弃美韩军事同盟,毕竟韩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仍需美国的保障。但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,韩国已经意识到:想要生存,就必须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,而不能全都依赖美国。若中韩自贸区得以加速推进,韩国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向中国市场出口高科技产品,甚至在美国市场封锁的情况下,中国市场将成为他们的一大“避风港”。
对于中国来说,韩国的这一“牌”并非毫无价值。作为一个东亚经济体,韩国如果在关键时刻发挥缓冲作用,将对整个区域供应链产生积极影响。
特朗普这一招,实际上非常冒险。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他就将李在明从“亲美务实派”逼成了“亲中务实派”。特朗普本意是要得到一张支票,却不料换来一个盟友的反扑。
显然,对中国来说,这未必是坏事。对美国来说,这一计划的第一个失误,已经悄然显现。
东亚这盘棋局,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,接下来,谁能笑到最后,还得看谁能顺势而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茂林资管配资,股票配资排名,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